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爱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在防控疫情和恢复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四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1、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分季度制定演练工作方案,全年开展各类演练75次。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上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98份,转运人员2660人次,检测直接接触冷冻、冷藏、冷链食品从业人员5560人次。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53万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47%。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管控密切接触者和境外返牡人员。
2、全民抗疫持续发力。切实发挥好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强化首诊负责制,在全区106家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抗疫活动,广大机关干部、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冒着严寒,冲在一线,在大街小巷、在“两站一场”、在小区、在卡口,全力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
(二)精准调度、网格服务,经济发展总体实现稳定增长
1、主要指标完成较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60.4%。
2、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1133”产业项目攻坚行动,产业项目专班聚焦发力,成果显著。全年谋划包装项目136个,洽谈推进项目113个,签约项目37个,开(复)工项目38个。22个市级百大项目,“四率”实现100%,计划总投资37.46亿元,当年完成12.22亿元。仁合堂研发检测中心、旭日光引发剂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
(三)优存扩增、强企引新,工业经济全面复苏
1、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恒远药业扩能改造项目已开始试生产。灵泰药业富硒产业链不断延伸,与东北林大合作研发富硒新产品、工艺改造等项目。黑宝药业冻干粉产品年销售13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60%。仁合堂药业蓝靛果等系列功能保健品已投入市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富宇汽配、诚鑫机电新上扩能改造项目当年投产,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通用石油开拓中海油市场。林海石油、井田石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搭建了新材料产业平台,大庆路化工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医学院成功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牡师院成功备案省级重点实验室。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4500万元,24家企业录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9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企数量达到25户、同比增长56%。北方油田、恒远药业等5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助力旅发展、精心打造,贸旅发展潜力初步显现
1、积极打造精品文旅项目。按照“一带一园一厅”的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在旅发大会期间,推出精品文旅项目2个??邓臣尾葺烧?、古一文创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爱民记忆馆、杨子荣事迹馆投入使用,黑宝熊文化馆完成改造提升。制作了爱民区文化旅游地图,“魅力山川、灵秀爱民”文化旅游宣传片作品精彩纷呈,极大地提高了我区文旅项目的知名度。
2、全力激发桥北商贸活力。积极打造月星环球港“环球大道”核心商圈,商圈建设有序启动。牡丹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园区项目已正式运营,招引的融佰易贸商贸企业已入驻园区开始营业。发放政府消费券150万元,提振了社会消费。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亿元,同比增长12%。圣林养老中心全面提档升级,成为全市康养服务样板。
3、积极盘活房地产项目。全年完成回迁安置559户,发放安置费650万元。五化开发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收储前期手续,老四百项目完成净地,小蜜蜂项目征收达到60%,8号棚改项目回迁安置180户,为有效盘活房地产项目奠定基础。
(五)优化产业、深化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
1、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康顺嘉采摘二期扩建项目10栋日光温室已建成并投入生产。成功引进“兰岗100号”入驻,盘活闲置棚室168栋。推广富硒种植试验1194亩、中草药种植144亩。大力推进特种养殖项目,八达枫丹毛丝鼠养殖已达4800只,俪宏鸵鸟养殖基地一期完工。
2、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完成。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权改革,完成了12个村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072户16795人监管平台录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局已接续原扶贫办全部工作。
3、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对2018年以来的厕改进行了自查和整改,确定了2021年改厕模式,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厕改运营。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拆除违建房、临建棚厦等31处,清除砂石厂1处,平整边沟1.5万延长米,河道清淤1.3万延长米。村庄种植绿化植物76亩。投资105万元,在三道关村五组建成2座桥梁。抓好常态化保洁,组建8支环保队伍,农村垃圾做到了集中收储、日产日清。
(六)加强管理、强化整治,城区面貌全面改善
1、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共7大片区、27个小区、113栋、80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受益居民10691户。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项目完成率、投资额、改造面积全市领先,改造效果得到居民高度认可。
2、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和迎旅发环境整治攻坚战,共计出动4000余人次、机械清运车辆377台次,清运建筑垃圾2.3万吨,清理私搭乱建和配建棚厦等1365处9093平方米、乱堆乱放2400余处、小开荒1.6万平方米,拆除了4户存留10年之久的滞迁户。清理高铁沿线“脏乱差”3处、僵尸车87辆。辖区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交口称赞。
3、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淘汰1台20蒸吨/小时锅炉,全年减少散煤用量0.5万吨。投入资金103万元,清理河道35.45公里、清淤清垃圾4600立方米。3个千人以上村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で瓿膳?。全区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建成区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6件中央生态环境?;ざ讲臁盎赝房础奔笆《讲榈男欧冒讣堪旖?。
(七)落实政策、兜底保障,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1、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69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4.7%、3.5%、5.4%和9.2%。社会救助效能持续提升,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080户2739人1723.41万元,特困供养金236户243人289.28万元,临时救助金144人次28.91万元,高龄津贴、贫困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和残疾人补贴468.42万元。新增低保109户,特困人员117人,低收入家庭27户,残疾人两项补贴262人,高龄津贴288人。办理公租房入住143户,分配实物廉租房36户,发放廉租房补贴163.66万元。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429.36万元,发放2019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777.45万元。
2、公共服务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八校一园”四方面60个项目建设,对消防、安全、信息化教学等进行全方位改造。落实“双减”政策,分别对各类培训机构停止审批、摘牌44所、取缔18所,压减比例达到52%。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20余场次,根雕技艺、剪纸等近20个非遗项目参加了牡丹江第二届非遗文化节展出。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健康宣传,严格卫生监督执法,全年行政处罚21起,罚款16.68万元。养老机构达到20家,养老床位达到2520张。梳理公布政府权责清单494项,重点领域35个高频事项试行“一事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7.6%,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电子化,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八)多措并举、多方发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三级网络监管层级,完善安全检查流程和清单,应急、工科、商务、教育、市场监管等11个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排查隐患,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埂靶欧妹茉赐分卫戆偃展ゼ帷毙卸?35件信访事项全部办结,化解多年信访积案5件。严打涉黑、涉恐、涉毒犯罪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本地破获48起、协助外地破获180起,八类案件破案率达100%,暴恐案件保持“零发生”,营造了和谐稳定氛围。
二、2022年计划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爱民区晋位争先、振兴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围绕主要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凝神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重点围绕“4+3”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1、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1553”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全年谋划项目100个,推进重点项目50个,签约项目50个,开复工项目30个。重点推进省市百大项目和区级重点项目,确保省市百大项目“四率”达到100%。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全力谋划一批“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以及老旧小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成熟度高、产业聚集度高、可操作性强的重点项目,通过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推进项目建设。
2、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保持推进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通过全过程、高效率服务,确保师院教育实训基地、红旗医院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等省百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完成投资。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对唐长城文化公园、恒远药业新上制剂等重点项目逐个落实生产要素配套方案,集中解决制约问题,尽快开工建设。推进灵泰药业富硒产品、月星环球港等续建或在建项目加快投资进度,尽快投产达效或开始运营?;飨喙夭棵?,尽快争取资金及政策扶持,推动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应急物资库等项目进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3、提升精准招商实效。全年签约项目达到50个,招引内资增长30%以上。建立新谋划招商线索、可签约项目、可落地项目、现有企业扩能改造项目4本台账。围绕重点招商线索、重点企业和项目,专班逐项调度督办。按照市、区招商引资重点活动计划,围绕京津冀、珠三角、闽东南等发达地区,持续与江西电瓷商会、泉州商会深度对接,洽谈推进高压电瓷合作重组、磷酸二氢钾等项目。
4、全力推进五园建设。建立大庆路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体系,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企业入园,盘活闲置土地。集中力量申报省级化工园区,争取有较大突破。建设机械加工园区,以“厂中厂”“园中园”藤蔓经济模式,招引装备制造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抱团集聚发展效应。以怡馨园养老社区为依托,建立康养医养服务园区,全面提高市区养老服务水平。建设大学城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构建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机制。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以康之源、黑宝和笨笨乐等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华誉食品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用活用好特色优势资源,全年力争新引进食品加工项目5个以上。
(二)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升级,夯实工业主体地位
重点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4个主导产业,引导重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户以上。
1、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灵泰药业富硒产品项目建设。解决恒远药业制剂项目用地问题,为项目落地做好前期准备。推动仁合堂药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与高校合作研发新产品进度,开发功能保健品市场,提高新产品销售比例。助推黑宝药业与知名药企合作重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同时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
2、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按照新材料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准入制度,招引新材料企业入驻。重点推进高压电瓷合作重组等在谈项目落地,有序推进万腾新型建材园区二期建设。
3、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向高端化基础零部件、整机化、数字化方向升级。鼓励林海石油、北方油田等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同时借助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与研发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重点推进高仕达智慧矿山设备园区、机加企业联盟、通用石油和林海石油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
4、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在八达村建立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招引集聚牡丹江地区优质食品加工企业入驻。深入抓好“两头两尾”,重点扶持康之源农业、黑宝药业、笨笨乐3个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扶持华誉食品、龙飞商贸等骨干企业做特做大。加快推进华誉食品扩能改造、康之源数字化车间、笨笨乐二期等项目进程,打造产品品牌,提升灵泰富硒农产品、仁合堂功能保健产品知名度,开拓省内外市场。
(三)不遗余力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贸易提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启动唐长城文化公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1、强化贸旅活区。主动适应消费新需求,重点推进商贸、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月星环球港项目建设,引入电子商务、特色餐饮等新型消费模式,打造多元业态叠加的环球大道商业核心区。突出以文融旅、以旅载文,整合重构三道关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唐长城文化、知青点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三道关生态文旅观光带。积极发展 “旅游+”,统筹域内牡纺知青文化、海东青研学教育、炮校红色教育、杨子荣事迹馆等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更有活力,拓展乡村游、自驾游、红色游、体验游等新业态。发挥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扶持圣林老年休养中心、晟康疗养院发展壮大,推广医疗+健康+养老模式,打造康养医养服务园区?;平泄壬谱芑峥笛行南钅柯涞?。
2、发展数字经济。与国投集团深度合作,共同建设爱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以国投集团的数字产业公司和数字经济项目为龙头,借助高校集聚优势,有序发展大数据服务、新媒体、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引导辖区骨干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改造、整合、提升,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先企业。
3、促进房地产复苏。深入抓好零散棚改项目,用棚改项目带动房地产市场复苏。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以盘活现有停滞工程、企业退二进三、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满足居民购房刚性需求,助力房地产业加快复苏。积极推进8号棚户区、23号棚户区、中农发军马场上库等项目实施。
(四)一以贯之抓特色、优精品,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产品5个。
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统筹推进强菌、优畜、扩药、增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爱民(牡三)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形成以黑木耳为主,滑子蘑、猴头菇、灵芝等高附加值菌类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落实全省“两牛一猪”等扶持政策,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规?;郴氐炔祷咸澹嵘馀?、高品质猪、鸵鸟等高附加值“精特”畜产品供给总量,加快建设笨笨乐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力争全区畜牧业产值增长5%。发展林下经济,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集中培育平贝、黄芪、苍术等优势特色中药材品种。加快发展大榛子、沙棘、红树莓等寒地坚果浆果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强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重点培育“康之源”大米、三道关黑木耳、八达果菜、丰收采摘等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地域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2、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1+1”工程。抓好放牛村等5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加快农村公厕建设。专项整治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全区农村环境整治覆盖率达到8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公共绿地、公园和绿色生态村庄。优化调整村庄布局,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完成三道关村二组与五组间通村道路硬化。提高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省、市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0%、84%,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3、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体系,让农民享受到农村“三变”改革成果,探索推进农村耕地托管、混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1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2个。
(五)精益求精抓建设、强管理,积极改善城区面貌
1、深入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全年计划开展4个片区、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按省、市要求,采取EPC工程承包+评定分离模式开展招标。召开“四个连心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进行专家论证,杜绝“一刀切”。坚持“两日常、一巡控、一覆盖”监管机制,确保高标准完成任务。
2、扎实抓好环境治理和小区物业管理。按照“干净、整洁、规范、秩序”标准和景城一体的要求,深入开展“文明城”创建。开展环境整治“春风行动”,重点对小区内、单体楼周边、城乡结合部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理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小开荒、僵尸车,对高铁沿线的“脏乱差”进行高强度整治。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加大服务质量监管力度。物业接管改造项目方案接受民主监督。解决服务不到位、缴费率下降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问题。
3、切实抓好污染防治。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综合利用率达到90%,残余秸秆离田率达到100%。进一步强化河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完善重点河段及路口监控设施,沿“三溪一河”打造绿色长廊,实现水体净化、环境亮化。全部完成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
(六)千方百计惠民生、解民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1、坚持就业优先。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力争城镇新增就业0.3万人。精准提供岗位、政策、培训等就业援助,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扶持灵活就业补贴政策,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2、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省、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部署,引导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经济企业应保尽保。落实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开展妇女儿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双拥”活动。逐步健全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
3、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学?;∩枋┙ㄉ?,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配合市里加快二十一中异地新建。持续做好“双减”政策落实。全面实施“区管校聘”改革,实现全区师资均衡配置。推进健康爱民建设,创建健康促进示范试点5个以上。开展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活动,力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率100%,完成公共卫生14项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好建设唐长城文化公园和满绣等非遗项目挖掘整理。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进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4、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全面落实“四早”“九早”“十个到位”要求,完善流程化闭环管控、网格化精准管控、数字化高效管控等防控机制,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提升疫苗接种率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做好人、物、环境同检同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5、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源头治理,持续开展重复访积案攻坚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法治爱民、平安爱民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黑公网安备2310040200002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